一地发文,医院里这类“回扣”合法了……这波操作到底该如何解读?
导读
从论文、咨询到美食旅游,很多医生一个不小心就会陷入其中,再回头则是万丈深渊。
“回扣”是医疗界最讳莫如深的问题,也是造成医患、院企矛盾的核心根源。
但如果合法了……
11月11日,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《湖北省医疗卫生机构防范商业贿赂行为合规指引(试行)的通告》(以下简称为《指引》),通告内容定义了医疗领域商业贿赂行为,对医疗机构防范商业贿赂提供了指南。
图源:网站截图
针对医疗领域的商业贿赂,此前多省都出台过相关治理文件,但基本上都集中在打击医疗商业贿赂本身,而非对医疗机构的合规指引。
湖北省新发布的《指引》界定了医疗卫生机构商业贿赂行为,划清了合法折扣行为与非法折扣行为的界限,值得医疗从业者深入研读。
根据指引,医疗卫生机构商业贿赂行为,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药品、医疗器械(包括耗材)、设备、工程建设、科研、软件等项目的采购、出租、承包以及使用过程中,为相关经营者谋取交易机会或竞争优势提供支持帮助,索取或非法收受折扣、佣金、财物或其他利益等行为。
其中,“贿赂”的形式,既包括打着统方费、促销费、宣传费、赞助费、科研费、劳务费、咨询费、佣金、报销钱款等旗号的实物和现金,也包括提供各种名义的旅游、考察、餐饮、有偿发表文章等给付财物以外的其他利益手段等。
对于有一定地位的医生来说,多多少少都经历过上述“诱惑”。
过去,医院和药企的“灰色合作”比较简单粗暴。随着监管趋严,医疗交易活动的风气越来越好。但毕竟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,近几年打着各种旗号的“新型贿赂”渐渐兴起,从论文、咨询到美食旅游,很多医生一个不小心就会陷入其中,再回头则是万丈深渊。
如今,官方的文件已经将“新型贿赂”的形式详细地列了出来,其用意既是为了监管,也是为了给尚未深陷其中的医生们提个醒,再不起眼的“贿赂”也是“贿赂”,且不可因小失大。
那么,所有药企给的好处都是违法的吗?
其实,也不一定。
湖北发布的文件规定,医疗机构经营者在交易活动中,可以以明示方式向交易相对方支付折扣,或者向中间人支付佣金,但支付的折扣或佣金必须如实入账,接受折扣、佣金的单位(个人)也应当按照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如实入账;医疗卫生机构行为人不得在账外暗中收受回扣,包括附赠的现金、实物以及其他利益,有此行为以受贿论处;也不得利用大处方、重复检查、过度医疗、多计耗材使用量等手段变相收受贿赂。
这是什么意思?
简单来说就是,在医疗交易中产生的折扣和佣金(即所谓“回扣”),只要是能如实入账,就不会被判定为违规。再具体一点,医院可以光明正大地向药企等交易方要折扣或支付佣金,但这笔好处必须纳入公家的账户,而不能进入私人的腰包,否则就是受贿了。
通知发布后,多数药企的经营者会深感不忿,他们很难理解,官方怎么会为“回扣”背书呢?
在这里,笔者斗胆谈谈个人的看法,并试着从两个维度进行分析。
第一,刺激市场化。
在我国,医疗向来被公众定位成偏公益属性,但医药行业本身是市场化较为充分的领域。医疗可以公益,医药必须处于高度竞争的状态,否则不利于充分发展。
从国际几轮集采可以看出,医药行业的利润不容小觑。赋予医疗机构明着要“商业回扣”的权利,在某种上可以刺激市场化,甚至起到让利于民的作用。
第二,帮扶医疗机构。
近些年,因为种种原因多数医疗机构的经营状况不容乐观。文件指出医疗机构可以通过明示方式向交易相对方支付折扣,或者向中间人支付佣金,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医疗机构进行“回血”。
当然,这仅为笔者的个人看法,具体的影响要等文件落地实施后方见分晓。
除了上述讨论的问题,湖北发布的通知也是在对医疗界进行“敲山震虎”。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消息,截至今年7月,各地累计已经有超46位院长、书记被查。这些人员大多因收受回扣、利用职务为他人谋取利益等原因严重违纪违法,涉及药品进院、销售等环节。
医疗系统具有极高的行业壁垒,一些医院的高层在其领域深耕多年,既是行政领导又是权威专家,集决策权和话语权于一身,容易形成个人势力、小圈子,外界很难对其进行监督。
近年来,国家多次揪出典型案例,频频发文点名药品及药械采购腐败问题,针对医疗腐败、套保骗保的监管越来越严格,有关配套措施接连不断颁布。
相信不少医务人员已经见识过或听说过“飞检”的厉害,《2021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》显示,过去三年,通过医保飞检,共查出涉嫌违法违规资金高达33.3亿元。
种种信号都指向一个结论,医生还是要踏踏实实看病,通过歪门邪道获得的不义之财,早早晚晚还得吐出来。
封面图来源|视觉中国
精彩回顾
☟戳这里,更有料!